Hook. & Arn. Bot. Beech. Voy. 203, t. 44. 1837.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20-60cm,干时变黑色。茎圆柱形,上部多分枝,与叶柄均密被多细胞的长柔毛和腺毛。叶柄长0.3- 1cm;叶片薄纸质,卵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1.5-5.5cm,宽1-3cm,二回羽状深裂,羽片3对,最下部的一对羽状裂,小羽片1-3枚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宽1-2mm,边缘全缘,向上部的羽片渐小,具1-2枚小羽片,两面均疏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长5-20cm,具少数至多数疏生的花;花序梗、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多细胞的长柔毛和腺毛;苞片叶状,较花萼短,羽状分裂;花梗长1-2mm;小苞片2,生于花萼基部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3-8mm,先端急尖;花萼长筒形,萼筒长1.2-1.5cm,具10条纵棱,棱上密被多细胞的长柔毛及腺毛,裂片5,质厚,长圆状披针形,长6-7mm,宽2-2.5mm,近相等,外面密被长柔毛,内面密被短柔毛,边缘全缘或具1-2小齿,先端急尖;花冠黄色,花冠筒伸直,细长,长1.4-1.6cm,基部直径约2mm,向上渐扩大,至喉部直径约4mm,外面疏被短柔毛,檐部二唇形,下唇长约1cm,斜展,具3裂片,裂片卵形,中裂片略大于侧裂片,上唇直立,盔状,长8-9mm,具2裂片,外面疏被长柔毛,内面紫红色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中上部,花丝下部疏被长柔毛;子房狭卵形,无毛,花柱丝状,略伸出花冠筒外,柱头头状。蒴果狭卵状长圆体形,长约1.5cm,宽约2.5mm,先端偏斜,具小短尖,包藏于宿存的花萼筒内。种子椭圆体形,两端急尖,长0.8-1mm,黑色,具网状突起。花期:6-8月。
产地:本种在广东、香港及澳门普遍有分布,深圳可能有分布。生于低山草地和山坡林缘。但尚未采到标本,仅据文献作此形态描述,以备参考。
分布: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、宁夏和陕西。朝鲜半岛、俄罗斯(远东地区)和日本。